- 党建学工 - 学生工作 - 正文
学生工作
Student Work
【2025暑期社会实践】非遗扎染润乡土,红色星火耀山乡——艺术学院“艺纺承韵”团队赋能柃蜜小镇
+发布时间:2025-07-04 07:55:32 +浏览次数: +来源:艺术与设计学院

夏日蝉鸣,翠竹摇曳。6月29日-7月3日,由学院团委书记陈畅带队,本科生、研究生代表组成的“艺纺承韵”社会实践团,怀揣炽热匠心与青春使命赴崇阳县金塘镇畈上村柃蜜小镇,展开了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这里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融合纺织非遗智慧与红色精神传承的双重文化之旅。他们以专业为桥梁,以大地为课堂,在青山绿水间精心构筑起四个主题鲜明的支教课堂活动。

一、靛蓝生花:科普纺织非遗,扎染千年智慧

在“扎染技艺科普小课堂”上,队员们化身非遗引路人,通过生动讲解、精美图片和自制的科普短片,向孩子们展现了扎染的历史、技法与现代魅力。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紧随其后的“扎染知多少”知识竞赛中高涨。“扎染古代叫什么?”“常见扎法有哪些?”“这个图案象征什么?”,孩子们争相抢答,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二、巧手承艺:布里生花,泥塑传纹

理论知识在指尖化为真实触感。在“扎染手工体验”环节,队员们手把手指导孩子们折叠、捆扎素净的棉布,再将它们浸入神奇的靛蓝染液中。当布料展开,独一无二的冰裂纹或云纹在阳光下绽放,每一抹蓝白都凝结着孩子们的期待与创造的喜悦。

如果说“扎染手工”是非遗扎染的技艺实践,那么“扎染纹样粘土手工”则是对非遗纹样的立体传承。孩子们以彩色粘土为媒介,用心捏塑出课堂上学习的扎染经典图案,有寓意吉祥的团花,还有充满韵律的几何纹样。稚嫩的小手塑造的不仅是可爱的粘土作品,更是对传统美学密码的初步解读与传承的萌芽。

三、图绘征程:手绘红色地图,追寻先辈足迹

历史的回响在笔尖流淌。队员们精心设计“重现当时路:红色地图承载精神”活动,引领孩子们将目光投向崇阳这片热土上的峥嵘岁月。他们讲述本地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特别是当地英雄陈寿昌烈士的英勇事迹。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化身“小测绘员”,用彩笔在图纸上认真勾勒出当年红军或游击队在本地活动的路线图。一条条红线蜿蜒,一个个重要地点被认真标记,崇阳县的红色脉络在孩子们的笔下变得清晰可感。

四、誓言铿锵:赓续红色血脉,青春许下承诺

誓言响彻,未来之诺落笔方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实践队员与畈上村的孩子们共同肃立。他们紧握右拳,目光坚定,以嘹亮而真挚的声音,一字一句许下青春的誓言:“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刻苦学习,报效祖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稚嫩却充满力量的声音在青山绿水间回荡,这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这一刻,红色的火种在孩子们心中被深深点燃。

本次“艺纺承韵”团队的柃蜜小镇之行,是一次艺术专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堂行走在田间地头的“大思政课”。他们以扎染蓝靛为墨,描绘非遗传承的新图景;以红色地图为轴,铭记革命精神的坐标;以铿锵誓言为号,激发爱国奋进的青春力量!

最后,队员们策划了“非遗纺织传承同行成果展”。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扎染方巾、粘土纹样、红色地图被精心陈列。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惊喜与自豪的笑容在他们脸上绽放,清澈眼眸中闪烁的光芒是文化在他们心里扎根的最有力证明。

艺术与设计学院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文化传承已在孩子们心中扎下根,红色精神也将在他们身上薪火相传。这束由童真与信念凝聚的光芒,必将照亮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的壮阔前程!

近期热点